2008-09-26

[未來] 視頻發展趨勢

看了一篇關於"視頻發展趨勢"的報導,還挺有探討性的,貼出來討論一下。

轉自 : 【視頻】電視機在HDTV「之後」是瞄準更清晰還是3D?

【日經BP社報導】「電視已從從黑白、彩色電視發展到了數字HDTV。之後是什麼呢……?」有多少人能自信地回答這個問題?
日本電視廠商的技術人員大概多數會回答:「4K×2K或8K×4K的高清電視」。然而最近,日本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,電視發展卻逐漸偏離了這一方向。
《日經電子》9月22日號特輯在「3D顯示器,第3次整裝待發」一文中作了詳細介紹,現在,以美國為中心,再現立體視頻的電影作品(3D電影)正在迅速增加,全球能夠放映3D電影的電影院也達到了數千張螢幕的規模(參閱本站報導)。不光是電影,美國好萊塢的整個電影產業最近已經開始有組織地推動電視、藍光光盤等數字家電支持3D。從美國國內的新聞報導看:「之後到來的是3D顯示器,而不是定義模糊的高清」的聲浪日漸增強。
在電影產業的「壓力」之下,電視廠商群體也邁出了制定3D電影標準的步伐。日本的索尼和三菱電機加入了由荷蘭飛利浦(Philips)、韓國三星電子成立的「3D@Home Consortium」。這股熱潮也在湧向日本,日本BS放送的BS數字電視頻道「BS11」已於2007年12月啟動了面向專用電視的3D電視播出服務。
這是第幾次熱潮?
當然,呼籲冷靜對待此次熱潮的呼聲也不在少數。3D熱過去曾多次出現。雖然多數看法認為這是第3次,但也有看法認為「小熱潮還要多」。但不論哪一次,都有相關人士體味到熱潮退去時的淒涼。
比方說,在40歲左右或年齡更大的人群中,大概有人會記得1974年在日本電視系列播出的「綠野仙蹤」。筆者也還有模糊的印象。以觀眾在眼鏡上粘貼紅、藍玻璃紙的「補色」方式,在電視上播出了這部3D視頻。但好景不長,此後再無下文。
經常被看作3D熱短壽原因的有以下幾點:(1)技術繁多;(2)技術不成熟;(3)內容短缺。關於(1),目前技術混亂的局面更加嚴重,技術大體可分為6種以上。安裝方法的差別更在10倍以上。關於(2),通過在網上查詢觀眾對1974年綠野仙蹤的感想,一些觀眾表示:「就算戴上眼鏡也看不出是立體」。(3)夏普2002年上市的3D視頻手機及個人電腦常受指責。這類產品雖然安裝了將2D視頻轉換為3D的軟件,但未能與內容產業有機結合。
就(1)的技術繁多另作別論,這次的情況似乎有所不同。現如今,技術雖然還處於發展階段,但3D視頻已經達到了可以觀賞的水平。如上所述,以好萊塢電影為中心,內容的規模遠遠超過以往,3D電影不斷增加。內容產業正在向增加3D電影院、推動數字家電支持3D的方向發展。
與過去最大的不同在於開發不再是單個廠商的行動,而是正在形成巨大的潮流。日本總務省、NHK放送技術研究所、信息通信研究機構(NICT)等成立的「超臨場感交流產學官論壇(URCF)」在最近發佈的開發藍圖中指出:「要在2020年正式啟動3D電視播出」。對於NHK等機構,啟動3D電視播出需要非常廣泛的標準化和觀眾的認知度,由此可見,2020年是一個相當積極的數字。
幸運的是,對於文章開頭提到的電視是向更清晰,還是向3D化發展,並不需要二選一抉擇。因為對於實現更自然的3D視頻,顯示器的大幅度高清化不可或缺。但是,如果把開發方向限定為高清化,日本的顯示器技術恐怕會偏離海外潮流,呈「孤島化」。(記者:野澤 哲生)

 

然而不只是電視方面,相機方面也有想同的問題。最近 Fuji 推出一款 3D 相機概念機,是否會改變相機的發展方向,或是另創一系列呢?現在相機不斷提升畫素,事實上已經夠高了,再不斷提升的意義又在哪裡?若以DC來說,感光元件就是那麼小,基本問題無法改善,高畫素也不見得會比較好。

 

 

其他文章:

[未來] 走到哪,看到哪 -- 無所不在的電視

Panda : Open Source 網路影音平台

Mozilla 表示不擔心 Chrome

首款中國自主研發多核心CPU即將問世

★★★★★★ 傑森系列 ★★★★★★